首頁 > 投資理財知識 > 外匯知識 > 正文

外匯市場發(fā)展前景

來源:【贏家江恩】責任編輯:liangyanning添加時間:2014-07-07 11:23:22
  金融市場逐漸開放,市場中的外匯交易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自1997年以來,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在線保證金交易稱為最流行的投資方式,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使得原來必須以來本地經紀商才能參與外匯交易的各種投資者更加方便地進行外匯投資,使得民間炒匯行為表現(xiàn)越來越火爆。
  
  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大多數(shù)人進行投資更多地選擇是股票而不是外匯,外匯交易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外匯實盤交易,更多的做起了外匯保證金交易。各種跡象也在顯示,外匯保證金交易重回了歷史舞臺,一些境外金融和非金融機構開始在中國境內招募網絡炒匯客戶,致使目前國內已經出現(xiàn)了一千多家各類外匯保證金交易的代理商。而在他們的背后,是一批國際知名的外匯保證金交易機構,有英國的、美國的、澳大利亞的、新西蘭的、香港的、澳門的……這些機構盡管仍處于半明半暗的狀態(tài),但其在國內的客戶群體正在迅速壯大。
  
  地下外匯保證金交易,我國每個月將會有近兩億美元流到境外。與其讓這部分資金通過非法渠道流到境外,不如讓國內商業(yè)銀行合理合法接管。于是 2006年6月,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被批準首先推出面向個人投資者的外匯期貨交易,而且采用了保證金交易模式,開啟了中國境內外匯保證金交易和網絡炒匯陽光化的先河。隨后,包括工行在內的四家國有商業(yè)銀行,以及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相續(xù)獲準開辦金融衍生品業(yè)務,其中就包括遠期、掉期、期貨和期權在內的外匯交易。
  
  2006年是中國承諾逐步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的一年。在這一年中,中國政府不僅批準各大銀行展開金融衍生品業(yè)務,同時2006年8月批準了交通銀行開展即期外匯保證金業(yè)務,也就是現(xiàn)貨外匯保證金業(yè)務;而在 2007-2008年,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民生銀行也被相續(xù)批準展開外匯保證金業(yè)務;此外,在2005年批準英國老牌外匯經紀商CMC集團進入國內成立代表處的基礎上,中國政府又批準了丹麥著名外匯經紀商盛寶銀行進入國內提供服務。
  
  盡管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力度加大,但中國的外匯市場發(fā)展程度與國際外匯市場相比,仍然距離懸殊。2006年,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八種“貨幣對”累計成交折合756.9億美元,日均成交不足4億美元。2006年,銀行間遠期市場共成交140.6億美元,人民幣掉期市場共成交508.6億美元,合計共成交649.2億美元,日均成交不足3億美元。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數(shù)據,2007年初全球外匯市場的日均交易量就達到了3.2萬億美元。可見,中國這個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其外匯市場規(guī)模僅在全球占到了萬分之二左右的水平,與其經濟發(fā)展規(guī)模嚴重不匹配。

        外匯市場完成預測之后,我們要進行的就是操作,操作中要防患于未然在操作之前就做好風險控制:外匯知識風險控制
鄭州亨瑞軟件開發(fā)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服務中心:鄭州市金水區(qū)農業(yè)路經三路
郵編:450002 網址:www.s5l8a2.cn

銷售熱線:0371-65350319
技術支持:13333833889

注冊下載;